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南昌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4个真实案例,带您探寻农民的“致富密码”

2023/5/1 14:41:14发布34次查看
案例1:贵州北盘江农民的“致富密码”
炎炎夏日,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鲁容乡的北盘江河谷山岭叠翠、碧波荡漾,5000亩百香果果实累累,3000亩金芒果生长茂盛、2000亩火龙果长势喜人。
就在5年前,这里还是石山兀立,荒坡两岸、交通不便、贫瘠落后。
“为了温饱,村民曾把绿山变成了野荒坡,现在我们要把贫瘠荒坡恢复成绿色金地才行。”从贵州省农科院热带作物研究所来到鲁容乡挂职科技副乡长的彭杨见证了北盘江两岸近年来从荒山石坡到栽树植绿的变化。
彭杨现在努力做的事情是:为北盘江河谷探索一条科技兴农之路,调减低收益作物为高效益作物,确保贵州正在开展的深刻的农业产业革命在鲁容乡北盘江段取得预期。他指着北盘江一侧山坡上的满眼绿色果林说:“这些年我们大面积栽树植绿,已经很少能看到裸露的石头了。”
贞丰北盘江属于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平均海拔650米,年平均气温19℃,日照长,年积温高,常年无霜,光热条件极佳,是典型的天然大温室,极适宜发展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由于长期交通制约,生态优势并未形成产业优势。
“北盘江河谷气候条件优越,发展经济型农业优势较明显。”在鲁容乡百香果种植基地,彭杨告诉记者。
路通产兴财聚,伴随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鲁容乡生态产业化激活产业生态化。
有了新活干,当地富余的劳动力大部分在百香果基地务工。按照“一平台三统一六增收”产业扶贫模式,将百香果作为富民增收的“短平快”扶贫支柱产业,带动全乡十个村居发展种植15000亩,带动1332户5680余人增收。
贵州鲁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说,刚开始村民们只在田间地头小范围种树,后来村民们逐渐尝到了种果树的甜头,无需政府监督,家家户户都大面积种树。如今,鲁容乡已经种了数万亩经果林。
记者走访了解,贞丰在北盘江沿岸的白层镇、鲁容乡、鲁贡镇、沙坪镇规划发展火龙果、金芒果、百香果等热带精品水果10万亩,打造北盘江绿色财富走廊。
靠山养山治山吃山。贞丰县委常委、副县长郑锐告诉记者,近年来,贞丰在绿色发展上有一系列大动作:先是禁止了乱砍滥伐,花大力气植绿治江,厚植生态屏障;同时,结合大扶贫,探索山地生态高效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使之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如鲁容一样的许多贵州山区乡镇,围绕山地,因地制宜,15度以下坡耕地,主要改种蔬菜、食用菌等高效作物;15至25度坡耕地主要改种中药材、茶叶、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地旱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下经济。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
切实的利益带来了切实的改变。北盘江的绿色实践让群众找寻到了“致富密码”,走上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脱贫致富路。
案例2:羊肚菌与小麦间作的“致富密码” 每亩效益达到6000元以上
位于平湖市钟埭街道的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培育基地,只见青青的麦田里,一个个小伞般的蘑菇从泥土中钻出来,这些蘑菇长着象牙白菌柄、棕褐色菌盖。原来,这是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的珍稀食用菌种——羊肚菌。小麦和羊肚菌这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农产品,竟在麦地里凑到了一起,这其中到底有怎么样的致富密码呢?
“与大棚羊肚菌相比,小麦间作羊肚菌降低了管理的难度。”基地负责人朱元弟说,因为羊肚菌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光靠单一的大棚种植,产量根本提不上去。为了提高产量,取得更大的效益,朱元弟多次外出学习并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尝试用小麦与羊肚菌间作。于是,去年12月18日小麦种下去的时候也同时将羊肚菌的菌丝一起种了下去。
朱元弟说,种植羊肚菌的关键在于水分的保持,一般而言,必须将湿度保持在80%至90%。小麦正好具有根系发达的优势,天生就能平衡水分、保持湿度,大棚要达到上述条件,则需要精细管理。此外,羊肚菌超过20℃就不会出菇的特性,增加了大棚种植的难度,而小麦地却能为其提供透风、阴暗的生长环境。
每个品种的羊肚菌生长情况不一样,而且管理方式也不同。朱元弟说,为了找到更加适合种植羊肚菌的方法,他去年自己培育和引进了19个品种,进行室外套种和大棚种植,同时尝试了50多种培育和管理方式,他说自己的5号品种目前是长势最好的,接下来几天也是羊肚菌出菇的关键时期,他必须每天去基地,观察羊肚菌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据介绍,小麦地间作羊肚菌产量为75至80公斤/亩,而大棚种植仅50至75公斤/亩,小麦地里的羊肚菌比大棚的亩产要高5至25公斤。预计间种技术成熟后,羊肚菌亩产将翻倍。而且,小麦地提供的生长环境更自然,这样条件下生长的羊肚菌的口感更接近野生羊肚菌。朱元弟也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小麦间作最大的支出是购买菌种的费用,平均每亩母菌2000元、触合接种600元,加上人工管理费用,每亩成本不超过3000元。而大棚栽种,还需要稻草、麦麸、米糠等材料,加上搭棚、添置设备费用,第一年每亩要花费8000元,今后,每亩每年还需花费6000元至7000元。就按现在的产量算下来,小麦间作羊肚菌的效益达到6000元/亩以上。”
案例3:青海民众从绿水青山中寻找“致富密码”
记者漫步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的乡村道路上,沿途草木葱茏,空气清新。在绿树覆盖的山脚下,雕梁画栋的建筑在山脚下矗立,一个具有当代世外桃源韵味的景区——卯寨景区展现在记者眼前。
景区一角“以前这里是一片盐碱地,大家都叫这里碱沟滩,因为长不了庄稼,这里就成为了一片荒滩。”如果不是59岁的李元有告诉记者,怎么也看不出这里曾是当地民众眼中“猪嫌狗不爱”的地方。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昔日的“碱沟滩”,经过绿化和改造,变成了今天的“世外桃源”。
没有绿水青山,何来金山银山!”。2013年至今,现任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和依靠政府的支持,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绿化了新庄村周边的2000亩荒山。在满目的葱绿中建起了休闲山庄、河湟传统民居等,也建成了为餐饮提供食材的种养殖基地,吸引了来自甘肃、浙江、上海等地的省内外游客,来此感受民俗特色文化和田园风光。
图为附近村民在景区就业今年40岁的王存鹏是新庄村的村民,五年前一直在外打工,每个月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我知道村里在发展旅游就回来了,现在在景区里干着绿化、房屋建造的工作,每个月能挣到5000多元。”
对于王存鹏而言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随着景区的发展和游客增多,游客前来采摘蔬菜成为了他家里又一大经济来源。“市场上现在一斤辣子3元左右,而在我家里采摘新鲜辣子一斤要4元多。”
“去年一年时间就吸引游客20多万人,年营业额接近了500万元,乡村旅游已现雏形,乡村振兴也初见成效。”高庙镇党委副书记李胜业清楚地记得,当年借助旅游发展就实现近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00多名农民得到稳定就业,此外还间接带动了周边近千人就业。
在青海省,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东部干旱山区和青南高寒牧区,生态脆弱、气候恶劣,农民收入单一,产业基础薄弱。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业态,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擎,青海民众也正在从绿水青山中找寻“致富密码”,走上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旅游致富路。
“今日的新庄村再也不是那个面黄肌瘦的‘穷小子’,而成了位‘绿富美’的‘俏姑娘’。”李连和说,如今一喊村民绿化种树都愿意来,这就是他们眼中的金山银山。
图为游客游览景区美景“目前,占地3100平方米的河湟特色民宿和河湟小吃一条街正在建设,不久将建成运营。正在建设中的以月季花为主的百亩花海不久后也会向游人开放。”对于新庄村目前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李连和并不沾沾自喜,游客服务中心、滨河商业街、后街工坊等景区配套设施工程,他亲自监工。“现在景区正在申报国家aaa级景区,发展的越好规模越大带动的人就越多,辐射的村子也会越多,实现共同富裕、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就不会变成空话大话。”
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规划建设处副处长李旭辉此前表示,生态文明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青海省当前许多景区与生态功能区重叠,为了落实保护优先原则,正在委托中科院编制《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用制度打实生态“底子”,铺实乡村振兴路。
据了解,青海省在2017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6亿元,实施了52个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906户、14195人。
案例4:白云乡特种养殖户谢亚的“致富密码”
他是一位深山养麂人。
有勇气,人到中年返乡创业
早上6点,位于深山的白云乡红色村初见微光。山里的雾霭还没散去,位于该村的白翔麂子养殖场内,养殖户谢亚已忙碌起来,打扫麂棚、为麂子换上干净的饮水;再撒一把青草喂食……
“麂子是很警觉的动物,一旦听到声响,发现有人靠近,就会停止一切活动,有些受惊吓麂子还会乱窜甚至撞伤自己。”记者一走进谢亚的养殖场,养殖场内的麂子便开始停下进食和活动,一个个缩到角落,警觉地盯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别看如今的谢亚对麂子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也就两年前,谢亚对麂子这种动物可谓一无所知。“养麂子前,我在重庆承包鞋边后期处理的活计,生活不说多富裕,也还是过得去。”谢亚说,从十来岁在外闯荡,虽然收入不错但始终觉得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加之家乡白云乡,群山环抱,森林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做养殖。
养什么?是谢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市场上有养鸭、养牛、养鸡的,还有养豪猪、养蛇的,这些品种有很多人都在养,如果我也随波逐流,不仅同行竞争力大,而且后期的销售肯定也是问题。”谢亚说,考虑到市场因素搞养殖有风险,又不懂养殖技术,自己始终没敢放手去尝试。
“养麂子就像是我灵光一现的想法。”谢亚笑着告诉记者,当时躺在床上睡觉,突然就想到了养麂子。
2016年6月,已经41岁的谢亚“鲁莽”地放弃了重庆的生意,回白云乡创业搞养殖。
“听说我养麂子,家人、亲戚、朋友轮番劝我‘不要把钱拿去打水漂了’。”谢亚告诉记者,亲戚朋友都说麂子是野生动物,又容易受惊吓,到时候在养殖场里捉都捉不到,怎么养?全都不支持!
谢亚一边跑相关部门办理特种养殖手续,一边查找麂子养殖的资料,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拿到特种养殖资质的谢亚终于买来了第一批幼麂。
有技巧 实践中学习养殖技术
2016年8月,谢亚花了3万多元,从外省引进了3对种麂,看着这6只种麂,他知道,如何养活这些种麂才是难点。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一点头绪都没有,麂子生性胆小、怕生,遇到重大惊吓还可能吓死。”谢亚说,养殖首先要解决麂子吃食的问题,麂子是食草性动物,但是它到底喜欢吃哪种草,这让刚开始的谢亚完全没有头绪。
“麂子才进养殖场那段时间,我每天一大早就上山去割新鲜的草来给麂子吃,可是它们连碰都不碰,试着喂各种配制饲料,也都不吃。”谢亚说,整整2天麂子一点东西都不吃,晚上睡觉翻来覆去都睡不着,就怕它们饿死了。
谢亚说,麂子吃什么?怎么吃?应该算得上是当时最大的困难了。“我把我收集的资料翻了个遍,也没找到解决方法。”
后来谢亚到山上去把各种杂草都割点回来,每一样都给麂子喂点,每天都蹲在圈旁仔细观察记录,才发现割回来的草,它们主要吃柴胡草。
谢亚发现,麂子食量不大,喂多了,它们容易吃撑了,严重点还会死亡。“这些都是我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确实麂子不好养。”
虽然麂子食物问题是解决了,但是保障麂子生活环境也很重要。“麂子是野生动物,生命力顽强,基本上不生病,弹跳力也极强,但是天性极其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反应过激。”指着养殖场,谢亚说,你看,这个围栏都接近3米高了,给它们的活动场地也留得宽,就是平时去看它们的时候要放轻脚步,轻声轻语,否则就会吓得它们乱串乱撞。
有未来 乡村旅游助力特色养殖
“有人听说我在养麂子,并通过口口相传,就有买家上门买,连广告都不用打了。”谢亚说,去年,麂子场卖了9只公麂,按80元每斤,卖了2万元。“总算看到点希望。”
“我现在养殖的规模不大,把麂子养活了,还得想法把麂子的产值提上来才行。”谢亚说,麂子每年也只产1到2只小麂。
“除了麂子,我的养殖场还有90只左右的羊,因为羊好养,现在的市场也很稳定。”对于未来的规划,谢亚打算以养殖羊为主,麂子为辅,再慢慢扩大麂子的规模。
“我现在有个想法,想尝试将羊和麂子配种,因为羊的年产仔量高,这样就不怕以后有市场无麂子了。”谢亚说,如今白云乡的乡村旅游也越搞越好,人气越来越旺,不论是羊还是麂子都是想来白云吃农村土货的游客爱吃的,再结合电商,自家的麂子,可谓是销路不愁了。
对以后�...
南昌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